<tbody id="yh2rm"><noscript id="yh2rm"></noscript></tbody>
    <tbody id="yh2rm"></tbody>
    1. “2022中國生物發酵產業大會暨生物發酵營養健康產業系列高峰論壇”在濟南隆重召開

      2022-07-23

      圖片

      圖1  大會會場

      為了促進生物經濟與健康產業的融合,推動生物發酵營養健康產業的健康、有序、快速發展。2022年7月13日,由中國生物發酵產業協會主辦,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承辦,華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希杰集團、維康益生菌(蘇州)股份有限公司協辦的“2022中國生物發酵產業大會暨生物發酵營養健康產業系列高峰論壇”在濟南召開,此次大會的主題是“立足創新之本、共融協同發展”。產業大會由7月13日上午的“院士及著名專家論壇”主論壇,及7月13日下午的“氨基酸營養健康產業創新發展論壇”、“益生制品健康產業發展論壇”和“生物活性功能營養健康論壇”三個分論壇及系列專業論壇組成。

      中國生物發酵產業協會理事長于學軍、石維忱名譽理事長出席會議,中國工程院院士孫寶國、陳堅、鄭裕國、任發政、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所長馬延和、天津科技大學校長路福平等90余專家蒞臨會議并做相關主題報告,來自全國各地的300余位代表參加會議。會議由中國生物發酵產業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王潔主持。

      圖片

      圖2  于學軍理事長致辭

      于學軍理事長在致辭中說,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民以食為天,在我國邁向中等發達國家的新發展階段,食物的多樣性和個性化需求、特別是營養均衡的不斷增強,人民對營養強化產品、功能和保健食品的需求日漸旺盛,這對生物發酵產業的調結構、增品種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目前,我國利用生物發酵制造的營養功能原料產品已經廣泛應用于食品、飼料、醫藥、化妝品等行業。5月10日國家發改委發布《“十四五”生物經濟發展規劃》,這是我國首部生物經濟五年規劃;6月17日,工信部等五部門發布《關于推動輕工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兩個重磅文件的出臺,對中國生物發酵產業的發展提出了新要求、賦予了新使命,同時,也為產業的發展指明了新路徑、提供了指引。生物發酵產業前景廣闊、大有作為,全行業要認真貫徹落實。近年來,生物發酵產業持續推進“三品”戰略,使與之相關的普通食品、特膳食品和營養健康食品等消費品的發展邁上了新臺階,從傳統的滿足基本衣食住行的消費品向滿足更高層次身心健康需求的消費品轉移。如赤蘚糖醇、透明質酸鈉等獲批作為新食品原料,拓寬了使用范圍,市場效益明顯?!笆奈濉逼陂g,生物發酵產業將積極響應國家的產業政策,以科技創新為引領,堅持綠色低碳發展,優化標準體系,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打通堵點,補齊短板,形成有效供給,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新需求,扎實推動我國由生物發酵大國向生物發酵強國邁進。 

      圖片

      圖3  孫寶國院士報告

      孫寶國院士做了“大食物觀與食品產業創新”的主題報告,從食物和食品、食品原料創新、食品風味創新、食品功能創新、食品生產創新五個方面進行了闡述。

      首先,他對食物、食品和大食物觀的內容進行了詳細的闡述。在食品原料創新方面,他指出,食品主料要通過功能挖掘和工業化、現代化生產,把曾經用來充饑的食物,做成百姓歡迎的預制健康食品;食品配料要增加品種,要實現標準先行和技術突破;生產過程要實現低碳、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為目標,構筑低能耗、低污染為基礎生產體系,包括低碳能源系統、低碳技術和低碳產業體系;食品添加劑要繼續嚴厲打擊濫用食品添加劑的違法犯罪行為、及時淘汰落后的食品添加劑品種、加快對先進食品添加劑的食品安全風險評估、適度增加先進食品添加劑品種數量、加快先進食品添加劑的國產化步伐、研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食品添加劑品種;食品風味要高度重視食品風味研究與創新,提升食品風味質量和健康水平。在食品功能創新方面,他指出,要通過食品功能創新,把普通食品做成健康食品。食品功能物質創新要研發生產各種功能物質,通過科技創新,適當增加食品中功能物質的含量,提升食品的健康功能。在食品生產創新方面,他指出,傳統食品工業化的關鍵是現代化,要靠先進可續的技術支撐,把人工變成智能,用現代科技提升、改造傳統食品產業,實現由手藝到工藝、由經驗到科學、由人工操作到智能控制的飛躍。預制菜將助力中國食品產業轉型升級,未來5年會發展成為萬億級的產業,預制菜的工業化生產不能靠人海戰術,而是要用現代化的裝備。

      最后,他說,大食物觀的核心是多元化,目的是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風味、營養、健康和文化需求,大食物觀統領下的中國食品產業原料和產品都要多元化、標準化,生產要現代化,市場要國際化。預制食品是未來幾年中國食品產業發展的重要增長點,要推動“藏糧于食”、“藏食于民”上升為國家戰略。

      圖片

      圖4  陳堅院士報告

      陳堅院士做了“發酵產業:食品蛋白資源挖掘與創制”的主題報告,首先帶我們重溫了習近平總書記的“大食物觀”重要論述,習總書記指出“要從傳統農作物和畜禽資源向更豐富的生物資源拓展,發展生物科技、生物產業,向植物動物微生物要熱量、要蛋白”?!按笫澄镉^”的重要意義是可以保障供給、提高健康效益、實現環境友好。


      在發酵產業,向植物微生物動物要蛋白方面,陳院士從向植物要蛋白、向微生物要蛋白、向細胞要蛋白三個方面闡述了目前的主要研究工作、取得的突破性進展,以及產業示范情況。在產業發展需要特別關注方面,陳院士提出了三個重點,一是極端酶,極端酶由于其獨特的結構和化學適應機制將在未來食品工業中具有更廣泛的應用,并介紹了極端酶發現的新方法;二是底盤細胞構建技術,天然微生物菌株的合成能力有限,利用合成生物學對特定的細胞底盤進行重編程,有利于提高效率,研究應從代謝網絡重構與優化、代謝模型設計與創建、代謝機制解析與調控入手。三是氣體發酵,采用生物固碳技術,利用存量大、價值低的非食品氣體,生產燃料、化學品、蛋白質等生產必需品,具有價值高、范圍廣的重要意義。合成生物學技術的發展與應用可進一步加速底盤細胞的開發,通過“硬件”——發酵設備與“軟件”——底盤細胞的有機結合,可實現廢棄碳源的高效轉化與利用。


      陳堅院士指出,生物發酵進入“大時代”:大規模、大業態、大市場、大龍頭、大集群、大安全、大品牌;必須有“大格局”:大合作、大平臺、大科學、大技術。通過打贏十四五發酵關鍵技術攻堅戰,實現發酵領域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強,發酵產業為貫徹大食物觀、全國統一市場、雙碳目標應該作出更大貢獻!”

      圖片

      圖5  鄭裕國院士報告

      鄭裕國院士做了“維生素維生素類營養化學品的生物合成與制造”的主題報告,他首先指出,維生素是一類重要的營養化學品,與人民的營養健康有直接的關系,全球維生素行業生產格局基本形成了以我國為生產中心,海外德國巴斯夫、荷蘭帝斯曼補充的生產格局。大部分維生素具有易被氧化、不利于后續加工的缺陷,通過制備維生素類似物或衍生物,可維持維生素本身生物活性,同時,也具有更好的穩定性等特性,主要包括維生素脂類、糖苷類及結構類似物等。我國維生素消費水平低,隨著人口老齡化及對健康生活的追求,結合我國維生素生產技術及成本優勢,未來發展前景將更加廣闊。他還指出,維生素行業的主要技術壁壘是技術和資質壁壘、資金壁壘、人才壁壘和品牌壁壘。


      在對生產技術進行闡述時,他指出,維生素的化學工業化生產始于1934年,此后一直占據主導地位,80%產品由化學法合成,收率高、得率穩定,技術成熟、生產成本低。但同時具有路線復雜、技術壁壘高、反應條件苛刻、設備要求高、多使用有毒試劑、安全及環保問題大等劣勢,因此實現對維生素化學合成的綠色替代是未來研究的重點。并對脂溶性、水溶性維生素的具體生產技術路線進行了詳細的介紹。在對生物制造技術進行分析時,他指出,生物制造具有反應條件溫和、過程需求適應性強、環境友好、生產效率高等優勢,是實現綠色發展的重要突破口。并對已經實現生物法產業化的維生素產品,以及生物法生產還存在瓶頸的維生素產品進行了詳盡分析。


      最后,他說,維生素類營養品的生產技術正處于以化學合成為主向生物合成轉變的關鍵時期;維生素生物合成技術壁壘主要涉及合成途徑冗長、過程調控復雜、無法精準控制、產量低等,需要結合組分學分析、實驗室進化、代謝工程、合成生物學和下游產業集成的工具和策略;維生素類產品的發現與生物合成是生物產業中科學發現、技術開發、工程創新和產業集成共同作用的結果;開發更多的維生素類營養品及其生物制造技術,可以打破國外壟斷、提升產品質量、降低成本,實現產品創新,意義重大。

      圖片

      圖6  任發政院士報告

      任發政院士做了“發酵乳與健康”的主題報告,他首先簡單介紹了發酵乳的發展歷史,詳細介紹了發酵乳對健康的功能性。他指出,經研究發現,發酵乳可以有效緩解心血管疾病、緩解肥胖及慢性病、促進機體免疫、促進骨骼健康、調節機體健康、改善腸道黏膜屏障修復、改善慢傳輸性便秘,并對相關的國內外研究成果、作用機理及研究數據進行了詳細的介紹。同時,也指出,腸道菌群數量龐大、復雜度高,與機體多種疾病相關,且具有個體特異性,與人體健康密切相關。通過對發酵乳的研究,發現了益生菌的功能機制,從而催生了益生菌產業的發展。他針對益生菌對腸道健康的作用、緩解慢性腎病的發展、改善功能性便秘、改善消化不良、改善抑郁、改善肥胖等功能,從流行病學、作用機理、使用效果進行了詳細的介紹。


      在介紹精準營養時,他說,精準營養已經成為美國NIH未來10年營養研究戰略計劃的主要內容,精準功能因子主要為:益生菌、后生元、多糖等。其中,后生元是實現精準營養干預的重要功能基料。后生元是益生菌經加工處理后的代謝成分統稱,具有調節腸道菌群、增強腸道屏障、調節免疫和代謝的作用,可通過神經系統發出信號。后生元具有益生菌無法比擬的優點:一是在技術方面,加工和貯存穩定、容易生產和工業化、產品應用范圍更廣;二是在安全性方面,不會導致菌血癥、不會轉移耐藥基因、適用于新生兒和敏感人群;三是在益生功能方面,作用靶點更廣泛、更易被腸道吸收、不抗生素的干擾。對于后生元產品的最主要形態為混合發酵液干燥制粉,關鍵生產技術需要突破關鍵菌株的選擇和工程化、建立后生元的定性定量方法、以及功能因子的挖掘和分離等。

      圖片

      圖7  馬延和所長報告

      馬延和所長做了“生物制造與生物經濟”的主題報告,對生物制造進行了詳細的闡述。他說,工業生物制造是以工業生物技術為核心,以生物體的機能生產燃料、材料、化學品或進行物質加工的先進工業模式,具有清潔、高效、可再生等特點,有可能在能源、化工和醫藥等領域改變世界工業格局,開創一個財富綠色增長新紀元。


      他指出,以可再生碳資源為原料,可以獲得與石化原料類似的產品,而滿足工業發展的需要,對于節約一次性化石資源消耗、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具有重大意義,是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性方向。醫藥中間體、農藥中間體等化學工業產品,不斷被生物法生產工藝革新,為環境質量改善做出了巨大貢獻。盡管全球化學品產量增加了4倍,而生物技術使廢物的生成卻減少了約20%。面對重要經濟植物資源枯竭和過程污染嚴重的現狀,創建微生物合成途徑與工程細胞,可減少對自然資源的依賴與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在談到《 “十四五”生物經濟規劃》提出“到2025年生物經濟要成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動力,到2035年我國生物經濟綜合實力要穩居國際前列”時,他指出,我國生物制造產業是生物經濟重點發展方向,應大力發展生物制造產業,助力我國加快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經濟體系,推動生物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加快生物技術廣泛賦能生物產業。


      最后,他提出發展過程中要特別注意的幾個問題。一是原料問題,目前我國生物發酵產業的原料主要為糧食淀粉,與糧食安全需要平衡關系,需要加快非糧原料路線的突破。二是核心技術供給問題,從原料到產品需要依靠菌種與工藝的整合,極大提高生物制造關鍵技術的供給,如細胞設計、重構、創建新的生化反應等,將傳統化工產業,轉變為綠色可持續的生物制造產業。三是知識產權風險,我國發酵工業產業規模全球第一,但工業菌種的缺失,是我國生物制造產業發展的心腹之患與卡脖子問題,應加快構建自主知識產權菌種,建立自主知識產權體系,建立專利保護體系,參與產業國際市場競爭。

      圖片

      圖8  路福平校長報告

      路福平校長做了“健康食品產業創新與發展”的主題報告,在對健康食品及其重要性進行介紹的時,路福平校長說,目前健康食品沒有一個明確的概念,可分為營養補充型、抗氧化型、減肥型、輔助治療型等,我國健康服務產業鏈主要有五大基本產業群。他以日本健康食品產業發展及產品情況為例,具體分析和介紹了健康食品國際現狀和發展趨勢,列舉了最受歡迎的功能原料、最流行的產品配方及功能成分的常見來源。同時,還分析了歐美健康食品特點。他指出,國際健康食品將呈現發展迅速、全球社會化和全球貿易化、“素食”及植物性保健食品占比增大等發展趨勢。在對國內現狀和發展趨勢進行介紹時說,我國健康食品主要為普通食品、保健食品、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不同功能保健食品的功效評價要求不同。我國健康食品發展趨勢主要為:產品資源新穎化、產品功能專一化、產品類型多樣化和產品包裝國際化。我國大健康產業的發展思維在經歷了農業思維、工業思維、產品思維后,向品牌思維發展。


      在健康食品發展的技術方面,部分傳統的食品加工技術正在受到嚴重挑戰?;瘜W反應處理食品原料,增加了有害物質的摻入;過度加工過程降低了食品營養價值,也增大了潛在的危害物。以天然食物作為原料,以大自然的溫和生物制造策略開發健康食品是健康食品生產技術的發展方向。利用生物體進行大規模物質加工與轉化、為社會提供工業化是食品的新興領域,主要以微生物細胞或酶蛋白為催化劑、或以經過改造的新型生物質為原料制造食品,并結合基因工程、細胞工程、發酵工程、酶工程、生物工程等技術。


      健康食品的開發主要在全谷物食品、低鈉低鹽食品及各類功能因子方面。同時,要研究功能因子與人類健康的關系研究、功能因子代謝與人類健康的關系研究、功能因子對特殊膳食人群健康改善的影響。


      最后,他說,健康是人類全面發展、生活幸福的基石,也是國家繁榮昌盛、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健康食品的發展要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堅持面向經濟主戰場、堅持面向國家重大需求、堅持面向人民生命健康。


      主論壇還邀請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覃先武副總經理做了《酵母在未來生物產業中的展望》的報告,景津裝備股份有限公司姜桂廷董事長做了《創新是企業發展的靈魂》的報告,江蘇泰興黃橋經濟開發區何清副主任以《弘揚黃橋決戰精神強勢打造中國生物發酵與未來食品城》為題,介紹了生物發酵與未來食品城建設進展、研究院和入住企業情況和相關配套政策,并歡迎生物發酵和食品制造等企業落戶黃橋經開區。


      作為2022年生物發酵產業的首場盛會,各位參會代表、嘉賓收獲滿滿,給予了高度評價,取得了圓滿成功!


      文章來源:中國生物發酵產業協會


      ?
      版權所有:上海信世展覽服務有限公司 備案號:滬ICP備15026220號
      技術支持:開堅信息
      内地a片

      <tbody id="yh2rm"><noscript id="yh2rm"></noscript></tbody>
      <tbody id="yh2rm"></tbody>